中國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 隨著國內城鎮化進程的不斷發展,國內城鎮污泥排放也不斷增長,截至2019年6月底,全國設市城市累計建成污水處理廠5500多座,污水處理能力達2.1億立方米/日,年產生含水量80%的污泥5000多萬噸(不含工業污泥4000多萬噸),至此污泥處理成為我國亟待解決主要問題。
01污泥處理政策
2015年國務院印發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求我國地級及以上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應于2020年底前達到90%以上;2017年國家發改委和住建部聯合印發的《“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要求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應由“重水輕泥”向“泥水并重”轉變;2020年國家發改委與住建部聯合印發《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實施方案》,也明確提出要推進污泥無害化資源化處理處置。
在國家政策法規的實施下,促進了國內污泥處置的發展進度。目前國內污泥處理方式主要有三種:土地化利用,焚燒以及建材化利用和填埋處理。根據國家政策要求,優先進行無害化、土地化利用,無法進項無害化土地利用的再行考慮焚燒和建材資源化利用,當地經濟條件或其他不具備焚燒和建材化利用地區不鼓勵簡化處理后填埋。
02污泥的好氧發酵和厭氧消化
目前國內主要是好氧發酵和厭氧消化兩種。好氧發酵是指污泥土地利用是污泥中微生物在適溫飽氧狀態下快速繁殖分解污泥中的富化有機物,污泥作為一種有機肥料或土壤改良劑,施入土壤表面或土壤中,以達到改善土壤性質,提高土壤綜合肥力的目的。所有將污泥歸還于土地的利用方式均可稱為污泥的土地利用,可以有多種方式:農田利用、林地利用、園林綠化利用以及退化土壤的修復等。 厭氧消化則是指將污泥堆放密閉缺氧空間,在一定的溫度、濕度、酸堿度的條件下,通過微生物發酵作用產生沼氣,廢棄物沼液和沼渣,可以作為農藥添加劑、肥料、飼料等來使用,從而達到土地劃和資源化利用。
03污泥的衛生填埋
污泥衛生填埋是發達國家早期處理污泥的一種方式,現在隨著技術的發展污泥填埋問題最突出也備受爭議。而污泥的衛生填埋需占用大量土地,耗費可觀,使其應用受到制約;由于污泥的含水率高,加劇了垃圾填埋場滲瀝液的產量,污泥中含有的各種有毒有害物質易污染地下水,現在大部分和垃圾混合填埋的垃圾場存在拒收污泥的現象;另外,因高含水率污泥易引起填埋堆體的整體層移動滑坡,影響填埋場安全,同時,由于污泥含水量高,顆粒細,透水性差,極易造成滲濾液和填埋場氣體收集系統的嚴重堵塞,使滲濾液無法排出,沉積的甲烷氣體越來越多,填埋場將成為一顆“定時炸彈”。
因此污泥填埋技術并沒有最終避免環境污染問題,而只是拖延了污染產生的時間,沒有從源頭上、根本上解決污泥處置問題,也沒有利用到污泥作為一種生物固體資源的價值。結合我國污泥填埋的現狀,現在可供填埋的場地已十分有限,不少城市很難找到新的填埋場,所以國家不鼓勵污泥進行填埋處理。污泥焚燒是利用污泥含有的有機成分較高(約占70%~80%),具有一定熱值等特點來處置污泥,國內目前占比較高。
污泥處理新技術
河南鄭礦機器有限公司研發污泥資源化處理工藝技術研究和成套工藝裝備,使污泥等固廢處理實現無害化、減量化、穩定化、資源化的四化目標,利用污泥在高溫下燒制陶粒,既解決了污泥的處置同時又將污泥資源化利用成陶粒建材,完美解決環保的同時又創造了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