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又稱踏青節,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河南鄭礦機器有限公司始建于1956年,歷經60余年的風雨洗禮,每一分毫的付出和努力都值得鄭礦機器細細回味,鄭礦機器定將緬古思今,御啟未來。
主要習俗
踏青
中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踏青習俗由來已久。清明期間正是春風得意、春意盎然的時節,萬物萌動之時,迎春郊游于野外早就已成為風俗。
植樹
清明前后,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
放風箏
風箏又稱“紙鳶”、“鳶兒”,放風箏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風箏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屬于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
故事傳說
文獻記載中,介子推確有其人,但在《左傳》、《史記》等史書的記載中,并沒有介子推被焚山而死的情節。并且,寒食節起源于紀念介子推,這一說法*早也要到兩漢之交才有記載(見于桓譚《新論》)。許多學者認為這是后人為了解釋寒食節附會而來。據考,清明節的起源其實與介子推無關。清明作為一個春祭大節,遠在周代之前已經確定。中國地域遼闊,先秦時期南北風俗各異文獻上主要記載北俗,唐代是各地墓祭風俗融合時期,此后清明節的墓祭節俗漸出現于文獻上。
詩詞歌賦
閭門即事唐-張繼
耕夫召募逐樓船,春草青青萬頃田。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北宋-魏野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農事諺語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頻繁。陰雨下了清明節,斷斷續續三個月。
清明難得晴,谷雨難得陰。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種田。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清明宜晴,谷雨宜雨。
清明無雨旱黃梅,清明有雨水黃梅。麥怕清明霜,谷要秋來旱。